【概述】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一种继发性头痛,是由颈椎病及其组成部分的疾病引起的,其组成部分可能包括骨质、椎间盘、神经、肌肉等因素。它占所有慢性和复发性头痛的15%~20%,根据不同的样本人群、年龄组和诊断标准,颈源性头痛的患病率为4.1%~21.0%不等。CEH属中医“痹证”、“头痛”、“脑风”、“头风”范畴。“头痛”首见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记载并描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病症。李东垣在《东恒十书》中将头痛分成外感、内伤两类,根据病机和症状进行区分,包含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另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头痛”的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病邪入侵颈项,或跌扑损伤,使得颈项部筋肉拘紧,关节失稳,致头颈部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容则痛,继而发头痛。中医治疗手段包含了针刺、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等方式。
【病案分享】
陈某,女,40岁,2022-8-15初诊。主诉:头痛6年余,加重3天。现病史: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夜晚症状较明显,需擦驱风油或予止痛药(具体药物不详)头痛方可缓解,曾外院反复就诊治疗,症状时发时止,3天前头痛加重,至我院急诊就诊,予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现为针灸治疗,遂前来就诊。现症见:神清,精神状况一般,焦虑,全头部疼痛,以额部疼痛较明显,疼痛性质呈胀痛,偶伴恶心呕吐,怕冷,畏光畏声,受寒后及夜晚疼痛加重,近期发作频繁,持续疼痛,痛甚影响睡眠、工作。听力正常。无头晕等不适。平素月经规律,LMP:2022-8-1,经期头痛明显。小便正常,大便偏烂。纳可,眠差。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2021-7-21外院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内伤头痛,寒湿夹瘀
西医诊断:头痛
取穴:百会、印堂
2022-8-18二诊。第一次岐黄针治疗后,疼痛好转5成,受寒及夜晚时头痛无复发,同时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诉针后3日为一年中睡眠最佳状态。现症见:精神可,头痛少许,伴颈肩部疼痛,无上肢麻木,无头晕,无脚踩棉花感不适,纳眠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颈2椎体旁压痛及冈上肌局部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辅助检查颈椎MRI:C4/5、C5/6颈椎间盘突出。详细追问病史,患者颈肩疼痛多年,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头痛为颈源性头痛,遂完善诊断。
中医诊断:内伤头痛,寒湿夹瘀
西医诊断:颈源性性头痛
选穴:百会、印堂、颈2夹脊。
2022-8-22三诊。症见:全头部疼痛减轻,颈肩部疼痛较前减轻,纳可,眠差。
选穴:百会、印堂、风池、肩井。
2022-8-25四诊。症见:头部疼痛好转7成,仍有少许的胀痛,肩颈部仍有疼痛,纳眠可。选穴:百会、印堂、风池、肩井。
2022-8-29五诊,头痛好转,现在偶伴少许颈肩部疼痛,睡眠质量好。选穴:风池、肩井。
2022-9-1诉头痛好转,暂无头痛发作,颈肩部疼痛缓解。
操作:患者俯卧位,暴露局部,押手定位百会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BX-QH 0.5×40mm岐黄针,右手持针向印堂方向平刺,针刺深度约0.8-1.0寸左右,针下酸胀感明显时,轻轻摆动针柄沿身体纵轴方向呈30度角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患者俯卧位,暴露局部,押手定位风池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BX-QH 0.5×40mm岐黄针,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皮下,针刺深度约0.8-1.2寸左右,针下酸胀感明显时,轻轻摆动针柄沿身体纵轴方向呈30度角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患者俯卧位,暴露局部,押手定位C2夹脊,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BX-QH 0.5×40mm岐黄针,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皮下,针刺深度约0.8-1.2寸左右,针下酸胀感明显时,轻轻摆动针柄沿身体纵轴方向呈30度角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患者俯卧位,暴露局部,押手定位肩井,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BX-QH 0.5×40mm岐黄针,右手持针垂直刺入皮下,针尖向内上角,深度约0.8-1.2寸左右,针下酸胀感明显时,轻轻摆动针柄沿身体纵轴方向呈30度角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患者仰卧位,暴露局部,押手定位印堂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BX-QH 0.5×40mm岐黄针,右手持针向鼻根方向刺入,针刺深度约0.8-1.0寸左右,针下酸胀感明显时,轻轻摆动针柄沿身体纵轴方向呈30度角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
【岐黄针疗法三部曲】
头痛病位在头,经脉循行与足三阳经,以及手少阳经,督脉密切相关。风池穴是足少阳、阳维之会,为风邪蓄积之所,祛风止痛要穴。百会及印堂位于督脉上,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百会穴是治疗巅顶痛的重要穴位,可行气活血,气血通畅,通而不痛,印堂有行气通络,镇静安神之功。本病二诊头痛伴颈肩疼痛,边经筋归属于足太阳之筋及督脉,而督脉“挟膂上项”,足太阳之别“挟膂抵腰中”,故而选择C2夹脊穴激发足太阳和督脉的经络之气。肩井能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按语】
头痛患者日常生活起居调理,饮食应清淡, 多食蔬菜, 水果;禁食诱发头风的食物、饮品及富含酪氨酸或硝酸盐的食品, 如高脂食物、红酒、巧克力、奶酪、熏鱼等。可配合按摩太阳, 推印堂, 拿风池, 点按合谷穴以疏通筋脉, 调畅气血。
参考文献
[1]谢辉,田源,张毅,等.颈源性头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4),694-696.
第一次治疗前
第五次治疗后
陈雨婷医生,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出诊时间:龙溪院区:周一、二、三、四全天。江南西院区:周日全天。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