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了的“脉诊”,溯源腹诊,打开诊疗验三位一体新思路 1 2070 收藏

提起中医诊断,总是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对于“切诊”,在大数人的印象中多是指脉诊,但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种“切诊”方法,值得大家关注,那便是今天所要介绍的——腹诊,是通过望、触、扣、听腹部相关部位来诊断疾病。


有人说腹诊是放大了的“脉诊”,相对于仅靠三根手指去感受指下的浮沉迟弱虚实等十几种变化来了解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腹诊是直接到胸腹部去检查这个部位有没有压痛、肌肉紧张、筋结压痛,可以更加容易发现胸腹、五脏六腑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更容易上手,诊断也更加明确。


那为什么可以通过腹部的检查来洞察五脏六腑的情况呢?"诊、疗、验"三位一体,即边诊断边治疗边验证疗效,当场起效,可增加医患信任,这样的诊疗思路又从何说起?


中医腹诊大约起源于秦汉时期,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临床应用源于《伤寒杂病论》,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唐宋以后的医书绝少有腹诊的记述;而随着唐代医学的东传,腹诊在传入日本后得以发扬光大,慢慢形成了三大流派:难经派、伤寒派和折衷派。




腹诊理论


中医腹诊是中医四诊的综合运用,是临床疾病的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胸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灵枢·胀论》有“胸腹者,脏腑之廓也”,胸腹作为人体整体的一部分,与各脏腑、经络腧穴、气血津液等有着生理病理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灵枢》谓“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难经》十六难中,黄帝问曰:“脉有三部九侯,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岐伯回答:“然是疾病有内外证,其病奈何?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这是讲的肝,下面还有讲心脉、脾脉、肺脉、肾脉,都是从外症、内证和疾病三个部分来描述了这个疾病。



从《难经》十六难中可以看到,疾病的临床表现,它不外乎是:

1. 外症。通过望诊可以发现疾病的一些症象,比如说肝病,摸到肝脉的话,病人是抽的表现,面部是发青,善怒,这个外症通过望诊就可以看到。

2. 内证。比如肝的内证是“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心的内证是“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五脏有疾,六'腹'必淤”,任何疾病几乎都会在腹部检查发现淤阻的部位(腹征,内证),这些腹征可能是造成现症的内在原因,也可能是影响现症不能及时康复的原因。在临床治疗的时候我们通过腹诊,发现了腹征(内证),把腹征消除了,疾病也就好了。(如何消除?见后文)




腹诊在日本的发展


日本医家从德川时代(1603~1868)起,对腹诊著书立说者如雨后春笋。据大塚敬节氏报道,日本现有腹诊专著书籍,达77种。其中属于“难经派”36种,“伤寒派”36种,“折衷派”5种,另外有书名并有作者但未见其书者28种。由此可知,日本医家重视腹诊之程度,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腹诊方面的书如:《诊病奇侅》、《五云子腹诊书》、《腹证奇览》等等。




“伤寒派”腹诊

这是目前国内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派系,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理论指导,将腹诊所得证候与仲景原文对比,决定选方用药。该派系代表作为《腹证奇览》,自昭和初年日本汉方医学复兴以来,《腹证奇览》最为流行,汉方医家之腹诊法多以此为据,运用于临证。



“折衷派”腹诊

此派系之腹诊主论和操作手法介于“难经派”腹诊和“伤寒派”腹诊之间,故称折衷派腹诊,学术上既吸收《难经》、《内经》腹诊经旨,又采纳《伤寒杂病论》腹诊之内,在治疗方面,既用古方又用后世方;其腹诊理论虽较“难经派”腹诊理论平庸,但此派引用《内经》、《难经》二经旨之内容蕴奥,其腹诊之据比之难经派腹诊较多。


代表人物及论著有:曲直濑玄朔《百腹图说》、浅井图南《图南先生腹诊秘诀》、和田东部《东郭诊腹一家传》、浅井周硕《浅井南溟先生腹诊传》、宇津木昆台《医学警务)、浅田宗伯《医学典刊》等。




“难经派”腹诊

最初由针术医家提倡,理论根据为“肾间动气”,其腹诊方法由“按之牢若痛”衍生而成,源于《难经》八难、十六难、六十六难,如:“肾间动气……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脐之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是者肝也”。


“难经派”腹诊的代表作为《诊病奇侅》,后来由松井子静编译成中文本,成书于明治21年(1888年),拟将日本之腹诊介绍给中国医家,这也是日本第一次向我国输出汉方医书,同年(光绪戊子年,1888年)在上海印刷发行。




现代日本腹诊

该体系是美国的松本岐子和她的老师长野潔在“难经派”腹诊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一套用于指导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体系。


长野潔中西医汇通,松本岐子在跟随学习时,被其精准的脉学诊断和不同于常规的治疗方案所震撼。但脉诊的学习并不是一促而就的,当她跟师学习的时候,长野潔已经研习脉诊30年,松本岐子便想是否可以用另外的一种方法来代替脉诊?经过17年的努力,她终于完善了用腹部触诊,及结合颈部、胸部和脊柱的触诊,从而达到与长野潔脉诊相同的效果。松本岐子结合两者的治疗方案,形成这一套用于指导针灸临床的诊疗体系。





现代腹诊针灸诊疗体系


英国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授王迎以“现代长野松本派(难经派)腹诊”为基础,结合其他腹部诊断和现代解剖知识,融合自身临床经验及针灸梦工厂团队研发的针刺技术,逐渐形成的以消除腹征(内证)、治病求本、整体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的开放性针灸诊疗技术体系,诊、疗、验三位一体,边诊断边治疗,边治疗又可边检验疗效,简单易学(定位清晰、标准化治疗),治疗既往史优于现病史,并可用于治未病,深受临床医生、中医爱好者的欢迎与热爱,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该体系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定位清楚。一般书上腹诊定位都讲的比较笼统。如《难经·十六难》中只是提到:脐左是肝,脐右是肺,脐中是脾,脐上是心,脐下是肾。以肝为例,《难经·十六难》讲:脐左为肝,那么这个肝的定位到脐中心的距离有多少呢?是一寸,还是两寸,3寸?非常的不清晰,让后人感到很困惑。而现代腹诊,定位非常清楚,如脐左侧的肝的定位是在左侧肾经的中注穴及胃经的外陵、大巨穴所形成的一个肝形的三角区。





2. 简单易学。运用了现代的一些术语,没有用晦涩的中医术语,而是用现代的医学术语进行诊断,比如免疫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肝反射区等等,让更多的人容易理解和学习。

3. 诊疗验三位一体,注重揣穴,标准化、精准治疗。每一个或一组腹征或体征都有一个或一组相关的治疗穴位,检查到了什么腹征就知道需要用什么穴位治疗,如:检查发现肝反射区压痛,就知道需要针左侧的中封和尺泽穴来减轻和消除这个压痛。“按已刺。不已,上下求之”,在进针前也注重揣穴,揣穴的过程既是治疗方法也是检测诊断思路是否正确的方法,通过按压穴位,再去检查患处,如果病人感觉症状减轻了,这个穴位就是我们需要选用的穴位,如果没有改善则需要重新考虑检查是否准确、重新诊断、选取穴位再进行治疗,这也叫做精准治疗。边查体、初步检验再加上精准化的治疗,往往立竿见影,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患者女,24岁,主诉左胸隐隐痛。
查体:背部肌肉压痛,鱼际压痛+++,肝(淤血)反射区+
治疗:双肺经金水治疗后,左中封、尺泽
1、双肺经金水治疗,消除鱼际压痛:劳宫、少府
*此处运用到现代腹诊针灸中常用的针刺方法——金水治疗法
2、消除肝反射区压痛:左中封、尺泽
疗效:治疗中,做完以后,立即说左手尺泽有气排出,好了大半,留针半小时后症状消失,惊叹神奇!
——王迎教授的学员 2024



更多“金水治疗法”的学习,可文末获取王迎:腹诊针灸中的常用的针刺取穴方法金水治疗法 讲座链接

4. 操作简便,舒适感强针刺非常轻浅,手法基本上就是以轻轻的提插为主,不捻转,多以远端治疗为主,只有当患处的压痛减轻70%以上,才在患处下针,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准,不要求过强的针感,基本上常用的针灸针直径为0.18cm、0.20cm,也就是日本的二号跟三号针来进行治疗。


5. 治疗思路清晰,且适用于各种疾病,特别是病情复杂、疑难杂症等。在诊断之后,所有的治疗都是以消除腹部的阳性体征为主,其他的症状为辅。比如说病人来治疗的时候,主诉为腰痛,但是我们一开始要做的也是要先消除腹部的阳性体征,然后再治疗腰部。有的时候,腹部的阳性体征消除了,腰部还没有治疗,就已经疼痛好转或完全缓解了。



更多腰痛的治疗,可文末获取"腰痛诊疗中腹部不能忽视的三个部位"讲座链接。


6. 注重既往史,治疗既往史优于现症。在腹诊诊疗体系当中,特别注重患者的既往病史,在腹诊的检查中,有些腹征是现病史造成的,有的是既往病史而遗留的腹征,这种腹征慢慢的也有可能是造成了现在的腹征,而这些腹征就造成了现在的症状。所以在运用腹诊诊疗体系来治疗疾病的时候,会更加注重既往史,治疗起来也将更加精准、彻底。

7. 可用于预防保健,治未病。古人云:“外感病切脉可知,而内伤病非诊腹不可。此者,不能不知也。胸腹者,病之本位也。医者诊之于此,察其厚薄虚实,则可预知其二年后之病。”所以说患者平素体健,在腹诊查体的时候发现了某个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痛,那么这就提醒我们,患者将来可能会出现这个部位所代表的相关脏腑器官的疾病,这时可提前做好干预,通过消除腹征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

现代腹诊针灸有着众多的优势,理论也浅显易懂(定位清晰、标准化治疗)、操作简便,确为临床治疗疾病或者是平时养护家人的一把利剑。如果想系统学习,可报名11月28日-29日王迎教授北京面授班常用现代腹诊针灸培训班」

在这个班上,王迎教授将全面剖析现代腹诊针灸的诊疗体系,主要内容有:


  • 腹诊诊断区域的定位及对应治疗,检查腹征即可知道治疗穴位;

  • 现代腹诊针灸在临床上常用的三大针刺方法——金水取穴治疗法、制热制凉针法、呼吸调气针刺法;

  • 从疾病的角度,深度剖析十几种头颈肩腰背相关疾病的腹诊针灸治疗策略。

通过理论解析、手把手操作指导帮助大家掌握临床技能,学完即可复制、更加从容地应对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疾病。


学习针灸的同行都知道,除了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冲脉和带脉。奇经八脉是深湖,十二正经是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是存储人体元气的大药库,一治可治一大片,如果应用上奇经八脉的治疗,那便是更便捷的治疗途径,可减少取穴的数量,提高治疗的疗效,如下面王迎教授运用任脉治疗的案例。



王迎教授运用奇经八脉腹诊针灸之任脉治疗案例


更多任脉治疗学习,可文末获取"奇经八脉腹诊针灸之任脉疾病的诊疗"讲座链接。


但在针灸的学习中,教科书对奇经八脉的描述并不多,让人感觉难以在临床上运用。而在王迎教授的学习、临床生涯中,除了对现代腹诊有所研究,通过对日本《气口九道》等的研学,结合现代腹诊的体系,也逐步形成了奇经八脉的腹诊诊疗,在上述的「常用现代腹诊针灸培训班」之后,王迎教授也将开设为期2天(11月30日-12月1日)的奇经八脉腹诊针灸提高班」讲解奇经八脉结合腹诊针灸在临床上的运用,主要内容有:
  • 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流注特点、腹诊诊断、生理功能和主治范围;
  • 奇经八脉的6种取穴方法;
  • 常见奇经八脉疾病的治疗(腰痛、妇科疾病、结构失衡、皮肤病等);
  • 解惑何时需优先使用奇经八脉治疗(5项辅助检查内容);
  • 现场案例演示奇经八脉的诊疗策略。


让大家真正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奇经八脉在临床中灵活诊疗疾病,提高临床疗效。


“五脏有疾,六‘腹’必淤,放大了的脉诊,易学实用!如果您想学习这一简单又实用的临床诊疗方法,欢迎11月28-12月1日(4天)与王迎教授相约北京。


4天的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常用现代腹诊针灸培训班」、「奇经八脉腹诊针灸提高班」,可分开报名,也可以一起报名(更优惠),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基础,建议首次学习现代腹诊针灸的新朋友4天都要参加,不建议直接只学第二部分;老朋友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只参加第二部分,但每次现场的案例在变,如果有时间,也建议全程参与,您也会有新的收获!

跟王迎教授学习的学习反馈


现在报名可享早鸟价优惠,还可抢占前排座位!期待与您在课程相见!

相关讲座点击马上观看⬇️

>>王迎:腰痛诊疗中腹部不能忽视的三个部位

>>王迎:腹诊针灸中的常用的针刺取穴方法金水治疗法

>>王迎:现代腹诊针灸介绍

>>王迎:腹诊针灸的临床应用介绍

>>王迎:奇经八脉腹诊针灸之任脉疾病的诊疗




版权声明:本文主要内容综合来源自王迎教授以及《医品阁》、《王宁元汉方与腹诊译介》、《林氏医门》、《上池汤液》、《威海市环翠区中医医院》、《艾御享堂》等微信公众号,书籍《折衷派腹诊》(主编/李文瑞、李秋贵,主译/李文瑞),编辑/QH小岐,审核/王迎教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号立即删除,封面图片来源于图怪兽;文中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QH岐黄网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学习资料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1

Comments(0)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