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海俞在岐黄针疗法治疗腰痛病中的应用 9 5775 收藏

我大学学习的专业是针灸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传统针灸临床工作也有20年。近两年来,我学习岐黄针疗法,愈发感受到了古典针灸的魅力。“辨经,选穴,论刺法”为岐黄针三部曲,选穴、取穴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这与医生的基本知识的扎实程度有密切关系。陈振虎教授治疗腰痛病人,偏爱气海俞一穴。我个人在临床使用岐黄针疗法时,也发现气海俞确实疗效甚佳,有时单穴也可见到令人惊叹的疗效,故此特意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学习该穴,以下为个人的部分愚见。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难经·二十二难》:“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正如陈振虎教授在”致针友(六)—关于针刺治疗中一些问题的探讨”所言,在经络病变中,最早出现的是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才会出现血瘀不通的病变。这时候需要通过刺激腧穴来达到行气、催气、运气的作用,以使气血行而经络通,进而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腰痛无论是挫闪腰痛、寒湿腰痛、劳损腰痛还是肾虚腰痛,均是经络气血不通,针灸的目的均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腧穴是气血汇聚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唐.孙思邀在《千金方》里也指出:“ 凡诸孔穴, 名不徒设, 皆有深意。”腧穴的命名是根据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脉流注、腧穴功能、解剖位置、取穴方法、骨度分寸以及天文地理、八封算数、乐器音律、土木建筑、活动场所、物象形态、文字字形等,用比喻、假借、会意、影射、象形、写实等法来进行命名。 我们所学的高等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经络腧穴学》,十二正经中根据气血来命名的,跟气有密切关系的穴位分别是:气舍、气户、气冲、气海俞、气海。以“气海”命名的穴,只有任脉上的气海和膀眺经上的气海俞两个穴,并且二者是―对应的关系,且阴阳相互关联。其中气海俞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是足太阳膀胱经腰背部的穴位,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主治腰痛、腿膝不利。顾名思义,气海为诸气之海,气海俞穴为气海之背俞。故此穴可协调阴阳,枢转气机。

在穴位局部解剖学中,气海俞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内上方为第三腰椎横突。而第三腰推横突在椎体中最长、最宽,被筋膜附着范围最大在人体进行腰部运动时起着枢纽作用。为了维持脊柱平衡,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承受的拉应力最大[2]。岐黄针于气海俞进针,针尖略往内上方,针尖抵达第三腰椎横突处,行合谷刺,摆动针柄,可出现“气至病所”的针感。

《太平圣惠方》:“气海俞……理腰痛”。腰为肾之府,膀胱经夹脊络肾,气海俞既有调整全身经气的功能,也有调理本经经气的作用。正如去年我在《浅谈岐黄针疗法三部曲》中举的腰痛病例,一例急性腰扭伤,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岐黄针疗法治疗,均选用气海俞以疏通气机,疗效确切。

陈振虎教授对《黄帝内经》深有研究,岐黄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是《黄帝内经》。其治疗腰痛病证,多用气海俞,少用其相邻的大肠俞及肾俞,个人认为首先是陈教授长期积累的经验。其实是与调气有关,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有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再次是岐黄针疗法取穴精少,正所谓“穴不在多,贵在中的”,也是《灵枢,终始》所言:“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同样的道理。

岐黄针疗法使我们感受到古典针灸之美!以上为个人愚见,若有偏颇之处,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张晟星,戚淦.经穴释义汇解[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4.

[2] 倪朝民,何娟娟,赵翱.第三腰推横突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国伤,1998,11(2):23-24.

 

                                  林妙君

                                 2021.03.02

 

林妙君主任中医师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景云路38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二楼针灸第六诊室。

针灸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9

商品

Comments(0)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