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临床治疗当中观察到许多人主诉肩膀疼痛与功能障碍,误以为是肩周炎,按照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加强肩关节的锻炼,其肩膀疼痛与功能障碍逐渐加重,遂前来就诊。随着体格检查与肩关节肌肉骨骼彩超检查的完善,排除肩周炎疾病,诊断为肩袖损伤。同样是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与肩周炎的鉴别要点在于,肩周炎好发于五十岁左右,肩袖损伤没有年龄段好发;肩周炎举臂困难,肩袖损伤有举臂60—120度疼痛弧;肩周炎的治疗主要靠锻炼肩关节,而肩袖损伤则需要制动休息。
在中医学中肩袖损伤仍属于肩痹症。肩痹症多由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是肩痹症共同症状。与肩关节功能有关的经络有大肠手阳明之脉(肩髃穴、臂臑穴),三焦手少阳之脉(肩髎穴、臑会穴),小肠手太阳之脉(臑俞穴、肩贞穴、天宗穴)。岐黄针疗法在治疗肩痹症引起的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兹有案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典型案例:患者马某,32岁,喜好打篮球,右肩关节间断疼痛伴功能障碍1年余,近期渐进性加重,于2023年3月17日前来就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和有力。查体:右上臂前举、侧举有60—120度疼痛弧,后背疼痛受限。右肩关节正位X片示无异常,右侧肩关节肌肉骨骼彩超提示肩袖轻度损伤。
中医诊断:肩痹症(三焦手少阳之脉,小肠手太阳之脉)。
西医诊断:肩袖损伤。
选穴:肩髎穴、天宗穴。刺法:合谷刺。
具体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双手叠螺,额头置于手背,充分暴露上背部,定位右侧肩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BX-QH 0.5×40mm规格岐黄针,右手持针垂直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深度为0.5-0.8寸,此时患者酸胀感明显。然后轻轻摆动针柄沿脊柱纵轴方向呈15-30度角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定位右侧天宗穴,右手持针平刺入皮下,针刺深度为0.5-0.8寸,针下酸胀感明显时,稍稍退针,并轻轻摆动针柄向左右攒竹方向行合谷刺,然后迅速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0秒。针后避开针孔给予岐黄罐拔罐3-5分钟。
2023年3月20日第二次复诊。查体:右上臂前举、侧举受限明显减轻,后背轻度疼痛受限。自诉右肩疼痛与功能障碍好转70%。中医诊断:肩痹症(大肠手阳明之脉)。选穴:肩髃穴 、肩前穴。具体操作同上所述,针后避开针孔给予岐黄罐拔罐3-5分钟。自诉右肩疼痛与功能障碍好转90%。
按语: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injury)是肩袖肌腱部位的撕裂,以肩部疼痛、无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老年人组成肩袖的肌肉和肌腱弹性逐渐下降,使得肩袖更容易损伤。年轻人损伤的原因多是创伤性损伤。临床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肌力减弱、活动受限。举臂60—120度疼痛弧是肩袖损伤独有的体格检查。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与非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限制患肢主动外展、过头上举活动,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缓解疼痛症状,理疗消除炎症、减轻疼痛,局部封闭注射有助于炎症的控制、缓解疼痛,康复练习一定要在无痛原则下进行练习。如果肩袖全层撕裂,则需要手术治疗。
在岐黄针疗法治疗肩痹的临床中,岐黄针疗法三部曲(辨经/筋、选穴、论刺法)仍然取效的关键。三个方向的举臂实验对于辨经/筋非常重要。肩关节前举疼痛伴功能受限辨经/筋为小肠手太阳之脉/筋;肩关节侧举疼痛伴功能受限辨经/筋为三焦手少阳之脉/筋;肩关节后背疼痛伴功能受限辨经/筋为大肠手阳明之脉/筋。辨经/筋是选穴的根基,辨经/筋准确,取穴水到渠成。肩袖损伤属于肩痹,故采用合谷刺。《灵枢-官针》“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这种刺法是在肌肉比较丰厚处进针至分肉间,其作用是宣泄肌肉中的邪气。由于脾主肌肉,故该刺法可健脾益气从而达到行气化湿、涤痰通络等作用。
调养防护:“三分治,七分养”,肩痹症患者经过岐黄针治疗后疼痛症状与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缓解,回去后需注意细节问题,以防复发。
患者治疗后应注意以下方面:1. 连续两周热颗粒盐袋每天外敷半小时。2. 连续两周右手不可提重物。3. 连续2周不可再打篮球。
笔者简介: 保善录,主治医师,针灸推拿学博士在读,青海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