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听力下降,是困扰众多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社交沟通。西医多认为与听觉器官退行性变、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减退等因素相关。常规治疗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药物等有时效果有限或起效缓慢。
中医将听力下降归属于“耳鸣”、“耳聋”范畴,认为与肾精亏虚、肝胆火旺、痰瘀阻窍、少阳经气不利等密切相关。其中,少阳经脉环绕耳周,其经气通畅与否对耳窍功能至关重要。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了一例双耳听力下降患者,疗效良好,分享如下:
【病例信息】
患者陈某某,男,46岁。主诉: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伴耳鸣2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自诉2年前开始出现双耳听力减退,尤以右耳为甚,伴有持续性“嗡嗡”样耳鸣,如蝉鸣声。近3个月来听力下降明显加重,看电视需调至很大音量,家人需大声说话方能听清。曾在外院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服用甲钴胺、银杏叶片等药物,效果一般,遂于2025年5月15日来我科求诊。
现症见: 精神略显焦虑,双耳听力明显减退(需贴近耳边大声说话),持续性耳鸣,夜间安静时尤为明显,影响睡眠。偶有头晕,无耳痛流脓。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因耳鸣)。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未规律服药,血压尚可,血糖控制一般;有颈椎病史。
体格检查: 双耳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辅助检查:
西医诊断: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
中医诊断: 耳聋(少阳经气不利,兼肾精亏虚)
辨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岐黄针治疗】
首诊(5月15日):
【选穴】 双侧 率谷 (足少阳胆经)、双侧 听宫 (手太阳小肠经)。
【操作】 患者取侧卧位(先治疗一侧再换体位),充分暴露耳周穴位。押手精准定位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听宫(耳屏切迹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常规消毒后,选用规格为0.5*40mm岐黄针。
率谷穴: 刺手持针,针尖略向后下方(指向耳道方向),平刺进针约0.8-1寸。针下得气(酸胀感向耳周扩散)后,轻轻摆动针柄沿身体纵轴方向呈约30°角行合谷刺(快速小幅度多向透刺,疏通经气)。
听宫穴: 嘱患者微张口,直刺进针约0.5-0.8寸。得气(局部酸胀或向耳内传导)后,同样行合谷刺。
操作完毕,迅速出针,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
疗效(即时): 患者治疗结束后即觉耳内压迫感减轻,耳鸣声音有所减弱。自述听笔者说话较前清晰一些。
二诊(5月18日):
患者欣喜反馈,耳鸣声音较前明显减小(由持续性变为间歇性),听力有所改善,家人说话音量可稍降低。睡眠好转。
选穴与操作: 同首诊(双侧率谷、听宫),行合谷刺法。
疗效: 治疗后患者感觉耳周轻松,耳鸣进一步减轻。
【疗效总结】
经2次岐黄针治疗后,患者自觉双耳听力有明显改善,耳鸣改善明显。
【讨论】
本案患者为中年患者,既往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长期熬夜,听力下降伴耳鸣,符合肾精渐亏之生理特点。然其脉弦细,耳鸣如蝉,且少阳经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环绕耳周。故辨经重点在于少阳经(手足少阳)。
1、选穴依据:
①率谷(足少阳胆经): 位于颞部,临近耳窍,为足少阳、足太阳交会穴。《针灸甲乙经》载其主“醉酒风热发,两目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其疏通局部少阳经气、清利头目作用显著,是治疗耳鸣耳聋的要穴。
②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耳屏正中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为
太阳、手足少阳三经之会,乃耳窍气血输注之门户。《针灸大成》载其主“耳聋如物填塞、耳鸣蝉鸣”。针刺此穴能通调三经之气,宣窍启闭,化浊聪耳。
2、刺法精要: 岐黄针法采用合谷刺,其特点在于“直入一,傍入二”,形成多向透刺,能最大程度地松解耳周少阳经筋的紧张与粘连,疏通经络中郁滞的气血,激发经气运行直达病所(耳窍)。这种快速、强效的疏通作用,是取得即时与持续疗效的关键。相较于普通针刺,其刺激量和调气效果更显著。 虽然本案未直接选用补肾穴位,但疏通少阳枢机,恢复耳窍气血濡养,本身即有助于肾精上承。且岐黄针法刺激虽强但时间极短(快进快出),对体弱者尤为适宜,避免长时间留针耗气。
【结语】
本例患者听力下降患者,经数次岐黄针治疗,听力、耳鸣均有改善,验证了岐黄针在疏通少阳经气、开窍聪耳方面的独特优势。其选穴精当(率谷、听宫),操作迅捷(合谷刺),起效快,痛苦小,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提供了新的有效思路。
中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推拿科 陈彭梦影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