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天气热了,空调凉了,面瘫多了。
在偶主任的面神经炎的岐黄针分期治疗讨论中,对本病分期选穴以及手法操作都有详尽的描述,笔者就个人临床中操作体会进行如下归纳。
1 关于交替选穴
周围性面神经炎从外观上来看,不外乎是口眼歪斜的症状,牵涉的相关经脉包括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以及手阳明经和手太阳经。临床选穴也多集中在上述经脉的穴位,以及分部在面部的经外奇穴。
笔者为了方便记忆操作,将一侧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分别以眼和口为界限。眼周及其以上为上部区域,口周及其以下为下部区域,两者之间为中部区域。上部眼周可印堂和瞳子髎交替使用;中部可迎香和下关交替使用;下部可地仓和牵正穴交替使用。每次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选穴,选择上述区域中的某一个穴位即可,一次不超过三个穴位。
2 关于合谷刺
本病面部选穴合谷刺多是从一个穴位向另外两个不同穴位进行合谷刺。比如上部区域:目外呲部位,选瞳子髎向阳白和鱼腰方向做合谷刺,目内呲部位,选印堂穴向足太阳经攒竹和精明穴方向做合谷刺。比如下部区域经外奇穴牵正向足阳明经的下关和颊车方向进行合谷刺。另一种是从一个穴位以不同角度向另一个穴位做合谷刺,比如从夹承浆穴分别以60度和30度夹角向颊车穴做合谷刺。
由于面部皮肉浅薄,在进行合谷刺时,需要要对针刺方向进行把握,掌握针刺角度。同时可以充分运用押手,比如眼周和口角部位配合提捏穴位附近的皮肤,从而更有助于合谷刺的操作。面部合谷刺尤其需要注意轻快手法,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3 关于针刺深度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在岐黄针针刺过程中,针刺深度需要结合两个方面因素考虑(这里的针刺深度主要是合谷刺时透刺的深度)。
其一,穴位结构。本病由于部分穴位结构的特殊性不能够直接直刺而进行输刺操作,而通过向不同穴位进行合谷刺则可以间接达到输刺的操作效果。其二,刺激强度。若患者病程短,比如急性期早起患者,针刺深度尤其是透刺或平刺的深度可稍浅,可向透刺穴位方向进针1寸左右,以调动经络之气。若病程长,如恢复期晚期或者后遗症期患者,做到输刺至骨可以增强刺激强度而提高临床疗效。岐黄针疗法中陈振虎教授强调针尖所到达的层次也就是治疗所到达的部位,也就是病位所在之处。《素问》中也有言“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术法无定数,临症需精研!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望请指正!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