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刺是岐黄针疗法中的一个重要针刺手法,经常用到,也经常问道,那么今天笔者就谈谈对合谷刺的认识和体会。
合谷刺者,左右鸡足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对于这句话大家最多关注的是怎么操作?那么就先从这里说起。合谷刺的操作笔者觉得可以拆分为三个维度:合谷刺的方向、合谷刺的角度以及合谷刺的深度。
第一个,合谷刺的方向。这个问题最早的一篇合谷刺也说到了,针刺的最终目的是调节经络之气,所以在岐黄针的操作中,多是在该穴循经上下做合谷刺。而我们人体的经络大多数是沿着身体纵轴循行的,所以很多岐黄针推文里有沿纵轴做合谷刺的说法。
第二个,合谷刺的角度。合谷刺一般与直刺方向呈30度角。那么在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初学过程中,这个角度的操作会衍生出很多版本。有的会问是不是要将针退至皮下再以30度角进针;有的会问是不是将针退出一点点在再30度角向上下针刺。一般情况的合谷刺是借助岐黄针本身的硬度,用刺手轻轻的上下30度角摆动针柄,即可带动针尖达到合谷刺的效果。而这个操作也符合岐黄针“轻快”的手法特点。
第三个,合谷刺的深度。所谓针至病所,病变的深浅层次就是病所的体现,也是针尖需要到达的部位,所以针刺深度需要看病变深浅层次。就一个单纯的合谷刺而言,病所当在分肉之间,而“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
然而,这三点是一般情况,临症并非不能变通。
比如说皮肤病(就病变局部而言),在做合谷刺的时候,病位在皮部,所以首先合谷刺的深度就变了,针刺皮下即可;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大小,可以在皮下做一个大角度的合谷刺(合谷刺方向可向病灶边缘方向)。比如同时有肌痹和骨痹的情况(如常见的腰腿痛症),骨痹则针尖深内至骨,输刺后可借助岐黄针的硬度轻轻摆动针柄做一个合谷刺,从而达到两者兼顾。又比如一个范围很大的软组织疼痛,如果辨证需要向相邻穴位,或者相邻经脉合谷刺,那么可借法透刺,不妨用稍退针再30度角合谷刺的方法。
术法无定数,临症需精研;个人浅见,与君共勉;不正之处,望请指正。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