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疼痛?警惕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浅淡岐黄针疗法治疗 7 11922 收藏

   臀部疼痛?警惕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浅淡黄针疗法治疗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较多见的疾病因与腰椎管病变所引起的腰腿痛症状相似临床上易误诊为腰椎管疾病。临床医往往关注腰椎以及骶髂关节为主进行治疗,但患者往往症状反复,让临床医生陷入治疗的瓶颈。

 

   1.概述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臀上皮神经在L3横突及入臀点的骨纤维性隧道处受卡压所致。臀上皮神经由L12L3后支组成其走行经过L3横突后向下越过髂嵴支配臀区皮肤感觉。腰背筋膜与髂嵴附着部长期慢性劳损、退变及肌纤维质炎均可使受累区肌筋膜出现渗出、粘连、增生肥厚以致臀上皮神经在此出口部位被增厚的肌筋膜卡压而出现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臀部弥散性疼痛,尤以髂嵴中部附近较明显,呈钝痛、酸痛或刺痛,有的向大腿后外侧扩散,但疼痛范围一般不超过膝部,可伴有腰臀股部麻木感,活动时疼痛及麻木加重;在髂嵴中点下两横指处有明显压痛点,有的在该处可扪及条索状物,触压时患者感到酸胀、麻木、疼痛难忍,甚至沿臀、股的外侧放射到股下部。做躯干侧弯屈伸试验,可出现患侧臀部的牵扯痛,注意:疼痛往往不过膝部。

  

    2原因

    本病的研究大多只注意了该神经在髂嵴附近的损伤即仅注意筋膜下段及皮下段的损伤而忽略了横突骨表段和骶棘肌内段的损伤。本病除了在日常劳动时身体左右扭转、频繁过度弯腰致腰骶臀部扭伤及受凉引起外长时间单一姿势劳动在椎后关节周围某些组织处于过度紧张、疲劳、反应迟缓的状态下突变体位:如翘二郎腿久坐后突然起立,蹲坐小凳子洗衣等,各组织间不协调运动椎后关节间运动不同步而诱发本病。

 

   3岐黄针疗法诊疗思路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笔者发现歧黄针疗法配合岐黄罐治疗该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体现在:(1)取穴少,用穴精简;(2)治疗时间短,患者接收程度高;(3)治疗效果好,往往一次显效,两到三次临床症状消失。究其原因,该病祖国医学称该病为“筋跳槽”属“筋痹”的范畴。歧黄针疗法治疗肌痹采用合谷刺法,《灵枢·官针》曰“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采用合谷刺法治疗该病,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4病例分享

    患者陈某,男,46岁,司机。于20211010日因“反复性右侧腰臀部疼痛3月余”就诊。病史:2年前因长时间开车后出现右侧腰臀部疼痛剧烈,在外院及我院针灸推拿门诊治疗,治疗后自觉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不能久坐,久站,开车后腰骶臀部僵硬感加重。遂前来门诊求治。查体:自主体位脊柱生理曲度可,无侧弯及后凸畸形,沿棘突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正常,椎旁无明显压痛、叩击痛。右臀上部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沿坐骨神经行径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稍受限,右侧加强试验(-),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左侧加强试验(-)。腰椎正侧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舌暗,苔薄白,脉弦。寐差,二便正常。诊断:西医诊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右侧),

中医诊断:痹症 气滞血瘀证

治则:舒筋通络止痛

取穴:第一次:环跳穴(右侧),秩边穴(右侧)。

         第二次:居髎穴(右侧)。

操作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充分暴露右侧臀部,左手押手循经探穴,定穴位所在部位(寻找经筋缝隙之间为佳),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规格为0.5mm*50mm岐黄针,右手持针垂直皮肤飞针快速进入皮下,针刺深度约0.8-1.2寸直达骨面,患者可出现酸胀感,然后轻轻摆动针柄并将针退至皮下,沿纵轴方向呈30度角行合谷刺。最后迅速出针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即可,以避免出血。随后施以岐黄罐,嘱其带罐活动10分钟。

治疗效果:第一次治疗后当时患者感觉右侧臀部肌肉紧张酸痛疼痛明显缓解约8成。

          第二次治疗后疼痛已完全消失。

 

    5预防调护

    笔者认为,改变不良的体位是预防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第一,患者应注意避免不良体位:如频繁过度弯腰、翘二郎腿久坐后突然起立,蹲坐小凳子洗衣等;第二,可适当进行深蹲压腿的动作,或者是直立压腿的动作,也就是指后部的臀肌进行牵拉。

 

    6思考

    临床上此类患者腰背臀疼痛非常多见,引起的原因有很多,有像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这种脊柱源性疾病,又有像臀中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等肌肉韧带损伤,还有像臀上皮神经炎、髋关节滑囊炎等炎症性疼痛,如何区分,实属不易。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及临床症状体征帮助我们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思路,对黄针临床精准取穴定位,避免大包围多穴针刺具有指导性。笔者分享临床常见的几种病症的鉴别诊断,供大家参考。

    6.1臀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臀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L4-5L5-S1椎间盘突出,其主要特点是起病时以臀部不适为主,疼痛部位可有差异。当病史超过3个月后会有臀肌萎缩,其腰椎压、扣痛较少,多数有臀肌压痛,位于臀中肌附近,放射痛较轻。少有痛觉改变,部分表现为臀部痛觉减退,极少表现为小腿及足的改变。臀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在影像学上容易与其它三项疾病相鉴别,臀痛型腰椎间盘突出通常可以在CT上有所显示,而臀上皮神经炎、臀中肌综合征和梨状肌综合征在影像学检查上多无明显异常。

    6.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要表现为臀上皮神经支配区的臀上部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少数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但其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并且弯腰起坐、穿低腰牛仔裤或腰带较宽会加重症状。因为臀上皮神经是由于臀肌筋膜急性扭伤导致的臀上皮神经入臀处的髂嵴纤维管卡压、撕裂变形,造成臀上皮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又因为臀上皮神经的末梢常自臀中肌表面的臀筋膜穿出至皮下脂肪中,穿出点易受卡压,所以其与臀中肌综合征存在相似的疼痛,应特别注意对两者进行鉴别区别的要点在于臀上皮神经炎在髂嵴及其下方可以找到压痛点,疼痛位置相对于臀中肌综合征来说处于表浅,也较高一点。基于这一点也比较容易与梨状肌综合征相鉴别,梨状肌综合征的压痛点较臀中肌位置低,疼痛位置也较深,且梨状肌综合征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臀部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向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而臀上皮神经炎无神经根受累表现,且疼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6.3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综合征是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痛,其疼痛的位置多在臀的上内区中部。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酸胀,深夜、晨起、活动之初疼痛,劳累、寒冷、潮湿时加重。有时可伴有腰部的牵扯痛或者下肢放射痛。当患肢单腿站立或大腿用力外展外旋时,可引发膝部症状加重,并且在患者从坐位转为站立行走时,通常会产生疼痛,需要屈髋走两步才能直立行走。

    6.4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解剖变异或因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充血、水肿、痉挛、肥厚,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以一侧、双侧臀部酸胀、疼痛(多是弥漫性疼痛),伴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一切使梨状肌紧张的动作都会引起疼痛,当进行盘腿坐、步行、弯腰、举重等活动时会使疼痛加剧。因为臀中肌邻近梨状肌,其症状也有相似之处,所以也应注意对两者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在于:臀中肌综合征无根性刺激症状,没有真正的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局限于臀部痛,小腿的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在臀中肌附着区域,可触及臀中肌呈条索状痉挛。而梨状肌综合征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臀部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向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在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下肢放射性痛麻会加剧。其压痛位置较臀中肌位置低,在梨状肌可触及条索状块物。除此之外,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在60°以下疼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却反而减轻。

    陈振虎教授在传授黄针疗法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此类患者应避免不良姿势以及体位,并注重臀部肌肉活动和适当拉伸。黄针疗法的优势在于,由于取穴少,治疗次数少,同时,患者在治疗时维持体位时间短,采用黄针配合合谷刺法,对肌肉及神经卡压调整具有轻快的特点,患者疼痛能迅速缓解,故能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

 

 


疗法与研究 针灸
Do you like the post? If you like it & want to see more, please log in or register on our website!
7

商品

Comments(1)

Submit

Related Posts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联系客服
>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没有更多了
----------以上是历史消息----------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