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中心陈振虎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古代九针中圆利针,长针和圆针等特点,以岐黄针为载体,以经筋理论为基础,创立了岐黄针疗法。岐黄针疗法具有取穴少、操作时间短和起效快等独特优势,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痛症方面疗效显著。跟诊陈振虎教授及本人在用岐黄针疗法针刺飞扬穴治疗相关疾病当中疗效显著,故将几则医案进行分享,并做思考。仅为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斧正。
治疗单侧下肢痛的病案。患者王某,女,53岁。以“间断右侧鱼肚肉处疼痛不适2月余,加重1周”为主诉于2024年8月3日前来就诊。现病史:望诊见患者右侧鱼肚肉处无异常,触诊时右侧鱼肚肉处大面积压痛阳性反应,问诊时与主诉相当,夜间疼痛不适感加重。期间口服钙剂及止痛剂、热敷、贴敷等治疗无效。舌红润苔薄白,切脉有力。诊断考虑:腨部气郁。给予岐黄针疗法针刺飞扬穴1次。后电话随访数周,称右侧鱼肚肉处疼痛不适症状治愈,未在复发。治疗膝关节以下怕冷的病案。患者冶某,男,72岁。以“左侧膝关节以下怕冷半年余,渐加重”为主诉于2024年8月4日前来就诊。现病史:望诊未见异常,触诊与右侧膝关节以下部位对比,未见异常,问诊与主诉相当,并自服迈之灵,小活络丸等药物及热敷,每日拍打等干预后无效。双下肢动静脉及肌肉骨骼彩超提示未见异常。舌略紫暗苔薄黄,切脉有力。诊断考虑:寒留腨部。给予岐黄针疗法针刺左涌泉穴、飞扬穴治疗1次,针后岐黄罐拔罐。后电话随访数周,称左侧膝关节以下怕冷症状治愈,未在复发。治疗下腰痛的病案。患者李某,男,43岁。以“腰部伴右侧腿后部间断疼痛不适3周余,渐加重”为主诉于2024年8月4日前来就诊。现病史:望诊未见异常,触诊时腰部正中及右侧,未见异常,问诊与主诉相当,并自服迪根、西乐葆、甲钴胺等药物并制动休息后无效。腰部核磁提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舌略紫暗苔薄白,切脉有力。诊断考虑:腰、尻、腨部经脉气瘀。给予岐黄针疗法针刺右侧脾俞穴、承扶穴、飞扬穴治疗1次,针后岐黄罐拔罐。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诉右侧腿后部间断疼痛缓解80%。治疗颈椎病头晕的病案。患者祁某,女,50岁。以“头晕、恶心伴颈肩部酸疼不适2周余”为主诉于2024年9月13日前来就诊。现病史:望诊见患者面色晦暗,痛苦状。触诊时双侧颈部及肩背部压痛阳性,转颈实验阳性,低头时头晕、恶心症状加重。问诊与主诉相当,并自服迪根、甲钴胺等药物并制动休息后无效,颈椎核磁提示颈椎反弓,颈3-4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白线。舌淡红苔薄白,切脉力弱。诊断考虑:项部经脉气虚瘀。给予岐黄针疗法针刺双颈4夹脊穴、飞扬穴治疗1次,针后岐黄罐拔罐。针后患者即觉头晕、恶心症状缓解80%。治疗颈椎病双下肢沉重感的病案。患者李某,男,40岁,以“颈肩部酸痛不适伴小腿部沉重感2年渐加重”为主诉于2024年10月17日前来就诊,现病史:望诊未见异常。触诊时双侧颈部及肩背部部分部位压痛阳性,转颈实验阳性。问诊与主诉相当,平常规律做颈椎操。颈椎核磁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舌淡红苔薄白,切脉有力。诊断考虑:项部经脉气瘀。给予岐黄针疗法针刺双天牖穴、飞扬穴治疗1次,针后岐黄罐拔罐。针后患者转颈受限好转,双下肢小腿部沉重感缓解90%。
思考。以上均为岐黄针疗法针刺飞扬穴在临床中的近治、远治功效,疗效显著。 飞扬穴出《灵枢·经脉》,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络穴。《经穴解》记载此穴在承山直下,而以在下之外踝上七寸为度,其离足少阴之经,尚有所隔,而此络将往通之,有飞扬之象,故曰飞扬。飞扬穴穴名释义有三。一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故可以治疗本穴附近因寒所致疾病。二为厥阳,指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三为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可经膀胱经上行,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为膀胱经络穴。故可以治疗膀胱经部位因寒所致疾病。陈振虎教授将此穴用“飞扬跋扈”一词联系,凡因影响下肢行走的疾病均可用岐黄针疗法针刺,达到使人能快步行走的目的,本人临床实践,真如陈教授所言。
本文作者简介:保善录,青海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针灸推拿学在读博士。擅长岐黄针疗法,推拿正骨整脊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及脊柱相关疑难杂症。
Technical Support By QihuangHealthcare
www.qihuanghealthcare.cn
当前客服:小岐
QH岐黄网客服系统
发送内容不能为空
Comments(0)